發表文章

110學測考題:颱風路徑就能看出降雨分布嗎?(自然 第21題)

圖片
  前言               今年學測考題在網路上討論熱烈,大家反應是每個選項好像都可以?!  先說答案 答案是 (D) 乙丙甲 說實在,這題我也是研究了很久...很不直覺的一道題目 (跟以前考得不一樣><) 我的判定法 在第一個點(05),為凡那比颱風從台東登陸的位置,直覺想選東部迎鋒面有雨的選項(甲)或(丙) 但是路徑整個是偏南部,這樣(乙)不知道要排在哪個時間??? 再仔細看,(乙)在宜蘭的地方有降雨較多的部分,而且北部要降雨,大概是颱風在中央山脈東側,環流才有機會繞過去,讓雨帶的降雨下在西北部。所以第一個時間05選 (乙) 第二個點到了颱風要登出台灣本島的位置(11),剩下(甲)、(丙)兩張圖要選哪一張呢?從登陸到準備登出的位置,時間間隔了6小時,這段時間整個颱風最多降雨的部分都在台灣本島上方。在05~11這段時間颱風正在通過台灣本島,所有降雨累積較多,影響範圍最大,所以在這個時間點我選擇降雨分布較廣,雨量較多的(丙)。 最後颱風眼離開本島,到了西南部海上,此時颱風主要影響範圍就是西南部,在(甲)圖中,西南部有一個較多的降雨極值,所以最後一個時間就選擇(甲)吧!(OS 那東部的雨是怎樣???) 我的碎碎念 以上說明了這麼多,我卻想到了很多很多問題,例如凡那比是誰? 這個颱風到底有多大? 颱風它的主要降雨雨帶在哪裡? 它有沒有對稱啊? 碰到複雜的地形之後有什麼交互作用造成某區域特別累積降雨? 雨量圖到底是要問累積多久? 時雨量??? 用時雨量判斷登入那個點的降雨分布會不會有點太難,根本是在判斷颱風的降雨強度吧?!  這題難在哪?  1. 難度就在於,誰知道凡那比長怎樣!? (氣) 因為颱風的大小、對稱性、颱風中心位置、雨帶位置、颱風外圍影響範圍大小、環境周邊水氣供應量的多寡、颱風本身容易帶來強降雨的區域...... 這些都是會影響實際降雨位置在哪些位置。 2. 台灣複雜地形與颱風的交互作用,到底發生什麼事情呢? 颱風本身是一個跟台灣差不多大的傢伙,兩個差不多大的東西碰在一起,之間會有很複雜的影響。颱風是旋轉體,碰到接近南北向高聳中央山脈,當颱風由西往東走,較北部的地方是偏東風,所以是迎風面,雨帶會不斷地將降水一直打向地形,形成山區東部會累積較多的降雨,就像是第一個時間,會選宜蘭地區有較多降雨的那張圖(乙)。相反的在較南部的地區,風向比較偏西

了解卡爾曼濾波器 (from matlab)

Understanding Kalman Filters Part 1: Why Use Kalman Filters? 為什麼要用卡爾曼濾波器?  濾波器不是咖啡的濾紙喔~哈 主要的目的在於用於估計,無法直接觀測得到的真實值量 (如火箭屁股火溫) 只能夠過旁邊的方法觀測,如貼在外面的溫度計觀測,但這個溫度跟火箭屁股火溫有誤差 這時候該怎麼知道實際的溫度呢? 或是另外一個案例,要知道車子移動到的位置 但是當車子進入隧道時,GPS會因為屏障很變得不準確 只能從不同的角度推測車子的位置,用加速度乘時間計算,或是測量器推估車子位置,再加上有誤差的GPS 而卡爾曼濾波器,就能結合不同儀器的觀測資料,結合出一個最好的解,知道車子最佳位置。 卡爾曼濾波器使用在何時? 1. 當變數無法直接被觀測 2. 可以從不同的觀測儀器觀測,但主要的方式有較多誤差 Part 3: An Optimal State Estimator 計算車子行駛一公里後的位置,當估算的位置準確,但有偏差,或是沒有偏差但有很大的離散 都是不好的結果 但如果要做到無偏差,離散度低的結果,卻是要花很多很多的錢才有辦法做到!!! 卡爾曼濾波器,用在有誤差,有偏差的觀測或預測的系統中,得到一個好的結果 卡爾曼濾波器,就是結合觀測和預報,去找到最佳的估計值 觀測和預報都有誤差,以高斯分佈的標準差為設定(R, Q) Part 4: An Optimal State Estimator Algorithm 分為兩個部分 (此為線性模式) 1. prediction 預報狀態下的x,和預報狀態下的標準差 P 2. update 把上面的x 和 P 拿過來,更新出新的 x 和 P(預報誤差) 用K還極小化 P  當觀測誤差R為零,就會得到觀測 y 為最佳解 相反預報誤差P為零,就會得到預報值 x 為最佳解 要進行下一次預報,不需要所有的資料 只要存下 估計場 x 和 P 矩陣 (covariance matrix) 即可進入循環 亦可增加更多的觀測,加入矩陣得到更好的 最佳解!  Part 5: Nonlinear State E

雷達觀測 - 海面雜波

圖片
什麼是海面雜波?        雷達發射的電磁波,受到大氣條件影響,造成低仰角電磁波的旁波(side lobe)打到海面的水,背向散射回雷達產生的雜波。 仰角1.2度,雷達回波觀測,桃園外海大片海面雜波 什麼大氣條件影響?       電磁波從雷達發射出去後,距離越遠會因地球曲率,使得電磁波距離地面的高度越高。但如大氣出現逆溫現象,讓電磁波出現超折射效應,使原本直線前進的路徑往地面偏折,更有機會收到海面雜波。 板橋探空,逆溫層出現在約2公里高度 周邊大氣環境       台灣東部有一康芮颱風,外圍環流影響,台灣北部有強勁的東北風,產生長浪,造成海浪產生表面海浪破碎明顯。 東部海面有颱風康芮,北部受強勁東北影響 雙偏極都卜勒雷達觀測變數 (1) 都卜勒風場:       海面雜波亦能觀測到東北風風場特徵,此觀測到的徑向風非降雨系統的風場,而是海面的資訊,使用上需要小心分辨。 仰角1.2度,徑向風場 (2) 相關係數:       海面雜波的相關係數不高,與大氣中的降水粒子的高相關係數特定非常不同!可能原因是海面因海浪破碎的水滴粒子大小不同,不像大氣中水是經過完整的微物理過程形成,對於電磁波反應特性較為一致。 仰角1.2度,相關係數 (3) 差異反射率(ZDR):       從此變數來看,量值大的地方表示粒子大小較大,海面雜波的顆粒特性偏大,多出現深紅色的值,且整體皆為如此。 仰角1.2度,差異反射率(ZDR) (4) 差異相位差(PDP) & 比差異相位差(KDP)      在相關係數高的大氣降水區域內,相位變化的累積比較明顯,海面雜波部分並不明顯累積,但仍能看出海面雜波的範圍。而比差異相位差是差異相位差對於距離的微分,海面雜波區域有出現橘色的部分,且有一點一點的特徵,此部分不宜誤用為降雨估計,會有過量錯誤估計。 差異相位差 比差異相位差 總結      海面雜波和大氣中的降水資訊有相當大的差異,受到大氣的逆溫和強勁的風場,使得超折射環境下的雷達旁波打在海面破碎的浪花,得到徑向風資訊,與雙偏極變數的特徵,都與大氣中的降雨系統明顯差異,切記不可勿用於降雨估計,會有過多的錯誤結果。

研究是什麼?(一)

研究是什麼?想像一下做研究是什麼?在實驗室裏面弄一些好像會爆炸的東西,盯著電腦一直看一直看,出去外面跑來跑去曬太陽,製作很多問題的問卷......? 今天,體悟到無論做什麼研究,化學、數學、物理、大氣、生物、電機、資管,不外乎分成兩個部分:(1)觀測資料 & (2)模式模擬 ----------- (1) 觀測資料 以觀測資料為真實,直接做實驗,觀測、養菌、弄化學物、量溫度、填問卷、找個案,這些都是在做觀測資料,直接去接收可能會發生的事情。 (2) 模式模擬 透過電腦的公式和數字的計算,提出假設模擬計算出理想的狀態,可以拿來比對理想假設和觀測數據是否符合,也能透過模式提出預測狀態,提出新的理論和看法。 -------- 最後將這兩項作互相比對,不斷地提出新的理論,新的驗證,讓研究一步一步地進行下去,達到正的循環,這就是研究!

鋒面 和 中尺度對流系統 -鋒面多重尺度觀察

圖片
5.8 天氣筆記 天氣筆記 之 來的快去得快轟隆隆 2018.05.08 1. 風向轉變就是鋒面嗎???? --- 神奇的大自然,鋒面是存在多重尺度的系統在內 . 2. 真實記錄,感受預測 1234 --- 可以說是很典型的 squall line 颮線 圖片來源: 中央大學大氣邊界層暨空氣汙染實驗室 ----地面站:   http://pblap.atm.ncu.edu.tw/weather03.asp -雨滴譜儀:   http://pblap.atm.ncu.edu.tw/weather10.asp 鋒面多重尺度觀察 地面觀測,地面壓力也有符合典型squall line 1. 起風; 2. 涼降六度 雨滴譜儀觀測 5/8 累積雨量觀測 典型squall line地面低壓結構,和地面觀測站符合 L >> H >> L 5.7 發布文字 鋒面在西邊,線狀回波在西邊 往東走來 晚上開始雨,明天繼續雨 阿!下雨!閃電! 感受猜測:起風 --> 涼 --> 大雨滴的雨 --> 小雨滴的雨 initial replot

冬天鋒面,怎麼是順轉暖平流?

圖片
2018.02.10 鋒面通過,低層暖平流?   冷鋒面通過應該是變冷,理論上要是暖平流 但在雷達徑向風觀測看到正S圖案 (圖1),風向隨著高度增加而順轉 是我們學過的暖平流特徵 ?! (why) VAD出來的圖案也是這樣沒有錯 地面鋒面是已通過台灣,850 hPa 槽線還未通過 而且是橫躺在台灣北方,使得在2-km高度以下存在東北風 再轉向為西風的暖平流 圖1. NCU-CPOL 雷達觀測徑向風 圖2. NCU-CPOL VAD垂直風場 圖3. 850 hPa 橫槽在台灣北邊,台灣為西南風暖平流 圖片來源: KMA, NCU雷達實驗室

鋒面是過去了? 還是滯留?

圖片
2017.06.14  1200 UTC 地面天氣圖+衛星雲圖 雷達回波的降水前緣 鋒面是過去了? 還是滯留?  衛星雲圖疊上鋒面位置,很清楚的鋒面一條 "雲帶"  ☁ ☁ ☁ ☁ ☁ 但從雷達回波可見,今天下了一波降雨過去了  💧 💦 這是鋒面過了嗎?  🤔 依我看起來並不是,模式預報和氣象局分析也沒有就這樣過去 地面天氣圖的 view,顯示大尺度環境的狀態,在那一條"帶狀"  ☁ 上,容易產生雲系,產生降雨 📡 而雷達回波圖的 view,能看到比較小尺度,實際降雨的移動、消散、生長,系統會長,下完雨會消散 也就是說, "中尺度的對流系統" 包在 "梅雨鋒面裡面"   🤓 🏷️ 🔖 想像一下~ 梅雨鋒面,就像是一鍋滾燙的熱水   🌡️ 🌡️ 🌡️ 中尺度對流系統,就像是那會往上冒的泡泡   💦 這鍋水一直是很滾燙,那泡泡就會持續往上冒出來,但你很難知道哪個地方會冒出泡泡,這個泡泡是小的還是大的,泡泡會維持還是啵一下就不見了   💨 ㄟ兜~   😲 就是這麼大尺度的鋒面還會在台灣附近徘徊 那個下雨會有時大有時小,但也不知道會在哪裡冒出來   🙄 最近這幾日出門就看看降雨的情況,或有什麼安排可以參考實際的天氣狀況 分享分享再分享  ↓↓↓↓ 沒事有事,有空沒空,就盯著這個看 ↓↓↓↓ http://www.cwb.gov.tw/V7/observe/radar/ ↑↑↑↑ 沒事有事,有空沒空,就盯著這個看 ↑↑↑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