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2017的文章

鋒面是過去了? 還是滯留?

圖片
2017.06.14  1200 UTC 地面天氣圖+衛星雲圖 雷達回波的降水前緣 鋒面是過去了? 還是滯留?  衛星雲圖疊上鋒面位置,很清楚的鋒面一條 "雲帶"  ☁ ☁ ☁ ☁ ☁ 但從雷達回波可見,今天下了一波降雨過去了  💧 💦 這是鋒面過了嗎?  🤔 依我看起來並不是,模式預報和氣象局分析也沒有就這樣過去 地面天氣圖的 view,顯示大尺度環境的狀態,在那一條"帶狀"  ☁ 上,容易產生雲系,產生降雨 📡 而雷達回波圖的 view,能看到比較小尺度,實際降雨的移動、消散、生長,系統會長,下完雨會消散 也就是說, "中尺度的對流系統" 包在 "梅雨鋒面裡面"   🤓 🏷️ 🔖 想像一下~ 梅雨鋒面,就像是一鍋滾燙的熱水   🌡️ 🌡️ 🌡️ 中尺度對流系統,就像是那會往上冒的泡泡   💦 這鍋水一直是很滾燙,那泡泡就會持續往上冒出來,但你很難知道哪個地方會冒出泡泡,這個泡泡是小的還是大的,泡泡會維持還是啵一下就不見了   💨 ㄟ兜~   😲 就是這麼大尺度的鋒面還會在台灣附近徘徊 那個下雨會有時大有時小,但也不知道會在哪裡冒出來   🙄 最近這幾日出門就看看降雨的情況,或有什麼安排可以參考實際的天氣狀況 分享分享再分享  ↓↓↓↓ 沒事有事,有空沒空,就盯著這個看 ↓↓↓↓ http://www.cwb.gov.tw/V7/observe/radar/ ↑↑↑↑ 沒事有事,有空沒空,就盯著這個看 ↑↑↑↑

雷達同心圓 - 亮帶 (bright band)

圖片
花蓮雷達周邊,呈現數個同心圓 雷達觀測與亮帶之間的關係。雷達觀測區域(黃),亮帶位置(紅) 水平俯視下合成最大回波亮帶呈現同心圓,垂直剖面顯示亮帶高度位在四五公里融解層 2017.06: 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ching.y.ke/videos/1582187751791300/ 2019.06: 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100000002709779/videos/2516625228347543/ 🤔   雷達的圈圈是什麼? ------ " 亮帶 "   ✨ 某高度層出現回波強度較大的地方,亮亮的一帶,稱亮帶 雷達掃瞄,掃過亮帶形成圈狀  💫 因不同仰角掃描,掃出不同半徑的圈 (跟重力波沒有關係 ‼️ ) ------ 懂了可繼續往下看 ------ 🤔   為什麼會有亮帶?   --- 因為冰水混相,在雷達觀測出現特別的亮帶結構  💫 在非對流區內(沒有很劇烈的上升或下降運動)   🌧️ 🌧️ 🌧️ 存在某一層在零度C左右,冰落下開始融化成水的地方 冰外層會先融化,形成 “水包冰”   冰粒子密度低,體積大,外層包著水   💭 📡因為 因為水反射雷達波的能力較冰的能力高 (背向散射) 所以雷達則誤會水包冰是很大的水球,回波強度就特別強    (混相) ↗ 等水包冰繼續往下掉 完全融化後,密度增加,體積減小後 📡 雷達看到的就是純的小水球,回波就會降下來    (純水) ↘ ------ 喜歡可以收藏、分享 ------ # 別再誤會雷達看到的圈圈 # 圈圈中心是雷達在工作中 🤔   亮帶其他特性?   雙偏極雷達觀測下,除了回波強度較大 另有,相關係數低,比差異相位差大的特性 (筆記) -------- 2018.03.09 Q: 那為什麼日本的雷達圖上不會出現同心圓? A:  需要存在範圍夠大的層狀系統在雷達上空,最重要的是存在一大片在0度的冰水混合穩定層區。如果是零星的系統,或是沒有存在冰水混合穩定層,就不會有明顯的同心圓。

雲圖 - 高層波狀卷雲

圖片
  高 層 波 狀 卷 雲   --- 高層風大,存在風切 --- 觀   測 以衛星雲圖色調強化,見此波狀雲顯示綠色,屬高層雲系 可見光雲圖見波狀雲系 照片,衛星色調強化,可見光雲圖 分   析 見此種雲系,可猜測高層風強勁,高低層風切大 如圖850mb風速小的西風,高層200mb風速大西北風 波狀結構移動方向,垂直於風向 可得證,高層風速產生此波狀雲 850 mb 分析場 0600 UTC 200 mb 分析場 0600 UTC

鋒後降水? 地面鋒、850鋒

圖片
2017. 05. 27 0000 UTC “鋒後” 降水? 地面鋒位置已經在台灣南部外海,而且滯留在那 地面天氣圖北部就是高壓,到底為何整天陰陰的還下雨! 答案在:850 mb 分析場 風場顯示鋒面還在北部啊 (黑線) 北部西部外海還有很明顯的渦度(紅圈圈) “地面” 和 “850” 的鋒面位置也差太遠了 約1~2公里高度差,鋒面位置差了300公里 請問各位大氣大大們,鋒面差這麼遠常發生在台灣附近嗎? 這鋒面為什麼可以差這麼遠??? 圖:CWB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< 簡單整理 > 1. 此鋒面斜壓性大 地面鋒、850 槽、700 槽、500 槽,距離遙遠 2. 700 槽線南下 地面鋒面早已停留在台灣南部 北部雨帶才較為明顯,850 鋒 3. 850 以下與地形有關 台灣北部位在鋒面尾,北部地區易受地形影響,小尺度風場造成局地渦流,鋒面位置難以判斷 故拿此小尺度造成的風切線,說成鋒面位置解釋天氣現象很危險!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彭: 之前春天做天氣診斷也常看到地面鋒跟850鋒位置差很遠的個案 尤其是有華南雲雨帶的時候 我在猜可能跟鋒面兩側的溫度差異或是水平風速差有關 春天鋒面的斜壓性還滿高的 像是華南雲雨帶 在850hPa溫度線很密集 在同一層 高壓在溫度線密集處的東側 所以南來暖空氣直接沿鋒面overrunning 斜壓性高  至於這道鋒面 斜壓性也不弱 太平洋高壓西側的南風可越過好幾條溫度線 昭: 南海低壓在這扮演的角色看起來蠻重要的 在700百怕就差不多看不到低壓的環流了,同層太平洋高壓延伸到菲律賓西方,北側與北方槽線合流差不多就在那兒 後來看看..這是從昨天早上開始出現的 然後鋒面早就在南邊等 回波帶開始生成的時間前後 700hPa槽微微東移 副高有北移的趨勢 台灣上空南風分量出

2017.05.09 清晨鋒前西部沿岸對流降雨

圖片
圖1   主要降雨帶,和西岸海岸線幾乎平行   推測系統發展原因:清晨陸風,與由西向東的對流系統低層outflow輻合 在距離沿岸約50公里前,海陸交界處發展出新的對流雨帶 一個小時後,兩個長條尾巴,在海岸線上合併為一條 (圖1) 累積降雨只下在西部沿岸,維持到早上十點 (圖2) 系統北段向東北方離開,沿岸線狀對流則隨之消散 線狀對流在色調強化中,看起來發展並不高 (圖3) 綜觀環境條件 850mb, 700mb, 500mb 華中華南槽前系統 850mb 只見北部低層強風,無強勁西南氣流,南部西南風微弱   (圖4) 500mb 西部外海存在很高的相對渦度   (圖5) 圖2  圖3 圖4 圖5

韓國野外觀測雜記

2017。01。31     ~     2017。02。21 在韓國22天,回來一個禮拜了 真心覺得  " 能待在實驗室裡打程式、寫報告、看文章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" 觀測真的很辛苦,尤其是在國外 沒車,交通很不方便 語言,不通很不方便 食物,口味不同,水土不服 氣候,溫度超冷不是人生存的地方 根本沒什麼時間可以好好思考,想想研究 下班就是煮飯,休息一下,腦袋只想放空 觀測很辛苦,但也很有趣,學習很多 國際化的交流,學術討論 文化交流,增加不一樣的視野 冬季奧運~KMA~KNU~NCU~Taiwan

大火燃燒產生對流積雲

圖片
下午四點多開始燃燒,輪胎工廠燃燒 火力旺盛,提供很強的上升動力,可見黑煙不斷向上竄升 黑煙不斷向上竄升,到一定的高度開始出現白色積雲結構 當時周邊雲種多屬為高層雲,卷積雲類,不見發展旺盛的積雲結構 此對流積雲的發展 因為受到向上竄升的黑煙,夾帶大量的粒子,當作凝結核 快速向上發展形成積雲 積雲頂,出現薄薄白霧 在急遽上升的雲邊界發生 此薄霧形成原因還不清楚,再來去問老師看看 "通常積雲在發展時,積雲頂端會有類似蓋子的一層薄雲, 很 像莢狀雲,但成因是不同的,氣象上我們稱之為「蕈帽雲( Pileus Cloud)」。"   (from 天氣即時預報臉書) 低層風切不大,一開始黑煙垂直上升 低層風切不大,高層風切也不大 能見黑煙緩慢地向外擴散而已 雷達觀測,似乎可以看到發展很高的積雲回波 出現時間在 17:40 開始,持續到 19:00 固定在中壢位置上的強回波,可達 30 dBZ 回波看的到,但不降雨 可以說是大量的汙染物,大量的凝結核反而不容易產生大水滴而降雨 看了很久,地面始終沒有降雨的現象 夜間降溫,想必邊界層高度降低,污染物擴散更加困難 晚上的中壢,黑,戴奧辛,黑色輪胎雨